房颤可能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电复律、导管消融、抗凝治疗等方式干预。
1、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心房结构改变,增加房颤概率。建议低盐饮食并遵医嘱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
2、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等瓣膜病变可能引发心房扩大,表现为心悸、乏力。需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严重者需进行瓣膜修复手术。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刺激心肌细胞,可能伴随多汗、消瘦。需检测甲状腺功能,使用甲巯咪唑或放射性碘治疗原发病。
4、酗酒酒精毒性可直接损伤心房肌细胞,急性酒精中毒可能诱发阵发性房颤。需严格戒酒并补充维生素B1改善心肌代谢。
房颤患者应限制咖啡因摄入,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INR值(抗凝治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