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者、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妇、婴幼儿以及医护人员需重点预防流感感染。
1、免疫力低下者免疫力低下者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人群等。这类人群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流感病毒侵入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出佩戴口罩。若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
2、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感染流感后易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难度增加。此类人群除接种疫苗外,需规律监测基础疾病指标,备齐常用药物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二甲双胍缓释片等。
3、老年人65岁以上老年人因免疫功能衰退,感染流感后发生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概率较高。典型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非典型症状。建议保持居室通风,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可接种四价流感疫苗。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4、孕妇妊娠期女性免疫调节改变,感染流感可能引发早产、胎儿窘迫。妊娠中晚期尤其需防范高热导致的宫缩,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水杨酸类药物。
5、婴幼儿及医护人员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易出现热性惊厥,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风险高,除标准防护外,接触患者后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工作期间可佩戴N95口罩。6月龄以上婴幼儿可接种三价流感疫苗。
所有高风险人群均应保持每日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保证7-8小时睡眠,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流感季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居家环境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出现持续3天以上发热或气促症状时,须及时至呼吸内科或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