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骨质疏松、调节肠道菌群、辅助控糖、缓解更年期症状等有一定益处。纳豆含有纳豆激酶、维生素K2、益生菌、异黄酮等活性成分,主要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钙吸收、平衡肠道微生态等机制发挥作用。
1、心血管疾病纳豆中的纳豆激酶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能帮助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长期适量食用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有一定预防效果。其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还能辅助调节血脂水平。
2、骨质疏松纳豆富含的维生素K2可激活骨钙素蛋白,促进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每100克纳豆约含维生素K2 900微克,对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的骨密度维持具有积极意义,但需配合钙质摄入共同作用。
3、肠道功能紊乱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能抑制有害菌繁殖,改善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纳豆菌产生的吡嗪类物质还具有调节肠脑轴功能,可能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产生缓解作用。
4、糖尿病纳豆黏性物质中的γ-聚谷氨酸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帮助稳定餐后血糖。动物实验显示其提取物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糖尿病患者食用时仍需控制总量,避免过量蛋白质摄入加重肾脏负担。
5、更年期综合征大豆异黄酮在发酵后生物利用度提升,其类雌激素作用可缓解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每100克纳豆约含异黄酮70毫克,建议每周食用3-4次,每次不超过50克为宜。
纳豆宜冷藏保存避免活性成分降解,开封后需24小时内食用完毕。初次尝试者可从小份量开始适应特殊风味,痛风患者及服用华法林者需咨询医师。建议搭配米饭或蔬菜食用,避免高温烹调破坏有效成分。日常饮食中可将纳豆作为蛋白质补充来源之一,但不宜替代药物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