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可通过调整卧位、坐姿辅助、定时翻身、肢体摆放、辅助器具使用等方式保持良姿位。良姿位有助于预防关节挛缩、压疮等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1、调整卧位仰卧位时头部垫软枕,患侧肩关节下方放置小枕防止下垂,膝关节屈曲10-15度并在腘窝处垫枕。避免患侧上肢内收内旋,下肢外旋。侧卧位时患侧在上,躯干稍向后倾,用长枕支撑背部,患侧上下肢均保持功能位摆放,两腿间夹软枕防止内收。
2、坐姿辅助坐位时保持躯干直立,髋关节屈曲90度,双足平放地面或踏板。患侧上肢置于胸前桌板或枕头上,避免悬垂。使用高背椅或轮椅时需配备腰靠和头枕,必要时加装安全带防止前倾。每日坐位训练需分次进行,单次不超过30分钟。
3、定时翻身每2小时协助患者改变体位一次,采用30度侧卧、仰卧交替。翻身时注意保护患侧肢体,动作轻柔避免拖拽。夜间可使用防压疮气垫床,但仍需保持规律翻身。记录翻身时间表,观察骨突部位皮肤情况。
4、肢体摆放患侧上肢保持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背伸、手指伸展的对抗痉挛体位,可用三角巾临时固定。下肢避免长期处于外旋位,足部用踝足矫形器维持背屈90度。肢体摆放需结合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每日3-5次。
5、辅助器具使用根据功能障碍程度选用分指板、踝足矫形器、肩托等康复辅具。床尾放置足板防止足下垂,轮椅加装上肢支撑台。使用前需由康复师评估适配性,定期调整器具角度和压力分布,防止皮肤磨损。
脑梗患者保持良姿位需贯穿康复全过程,家属应学习正确摆放技巧,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和关节活动度评估。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针灸等治疗可增强效果。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每日进行适度被动-主动训练,逐步过渡到坐站平衡练习。出现关节疼痛或皮肤破损需及时联系康复团队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