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皮肤瘙痒起包可能由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或皮肤干燥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外用激素药膏、保湿护理等方式缓解。
1、荨麻疹:
夜间发作的荨麻疹多与过敏反应相关,常见诱因包括尘螨、床品纤维或晚餐食物。典型表现为红色风团伴剧痒,持续数小时可自行消退。急性期可口服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慢性患者需排查过敏原。
2、湿疹:
夜间加重的湿疹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洗澡后未及时保湿会加重症状。表现为红斑、丘疹伴渗出倾向,抓挠后易出现苔藓样变。建议使用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严重时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3、接触性皮炎:
夜间接触新换床单、洗衣液残留等致敏物可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皮损边界清晰,可见水疱或鳞屑。需更换低敏材质床品,发作时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避免热水烫洗。
4、虫咬皮炎:
床虱、螨虫等节肢动物叮咬会导致瘙痒性丘疹,多呈线性排列。检查床垫缝隙有无虫体,暴晒被褥后使用除螨仪。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继发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
5、皮肤干燥:
秋冬季节皮脂分泌减少,夜间暖气环境加速水分蒸发,引发乏脂性湿疹。表现为细碎鳞屑伴抓痕,好发于小腿伸侧。睡前使用含尿素的身体乳,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
建议保持卧室湿度在50%-60%,选择纯棉透气睡衣,避免睡前摄入酒精及辛辣食物。持续两周未缓解或伴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可能。日常可进行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皮肤屏障功能,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E及Omega-3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