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昏迷可通过体位调整、补液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低血压昏迷通常由血容量不足、药物反应、心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1、体位调整:立即采取头低脚高位,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和大脑,同时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2、补液治疗: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生理盐水或平衡液,血容量不足可能与脱水、失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症状。
3、血管活性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升压药物,药物反应可能与降压药过量、过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疹、心悸等症状。
4、病因治疗:针对心源性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原发病进行干预,内分泌紊乱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体重增加等症状。
昏迷解除后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适量增加水和钠盐摄入,必要时穿戴弹力袜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