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症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典型症状包括单侧肢体搓丸样震颤、面具脸、小写症、慌张步态等,可能伴随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约70%患者以手指搓丸样震颤为首发症状,安静时明显,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震颤多从单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但动作性震颤较少见。震颤可能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基底节环路紊乱有关。
2、肌强直患者肢体被动运动时出现铅管样或齿轮样阻力,面部肌肉强直可表现为表情呆板(面具脸)。颈部与躯干肌强直导致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肢肘关节屈曲内收。这种肌张力增高存在于整个运动范围,与锥体系损伤导致的折刀样强直不同。
3、运动迟缓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运动幅度减小,如行走时摆臂消失、转身需多步完成。精细动作障碍可致写字过小(小写症)、扣纽扣困难。言语缓慢单调,吞咽功能受累可能出现流涎。运动迟缓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核心症状,与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不足直接相关。
4、姿势平衡障碍中晚期出现站立不稳、容易跌倒,行走时呈小步前冲(慌张步态),转弯时尤为明显。患者难以完成起身、转身等姿势调整,严重时需要轮椅辅助。这种姿势反射障碍与脑干蓝斑、迷走神经背核等部位病变有关,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较差。
5、非运动症状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排尿困难、体位性低血压)、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晚期约30%会发展成痴呆。这些症状可能早于运动症状数年出现,与脑内多系统神经元变性相关。
帕金森症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锻炼如太极拳、平衡训练,饮食注意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家属应协助改造居家环境防止跌倒,定期监测药物疗效与副作用。建议记录症状变化轨迹,每3-6个月进行专业运动功能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出现吞咽困难者需调整食物性状,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