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干燥、频繁清洁、皮肤疾病、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脱屑、紧绷、瘙痒等症状。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遗传性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皮脂分泌较少,容易出现干燥问题。这类情况需加强保湿护理,选择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护肤品,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日常可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长时间热水沐浴。
2、环境干燥寒冷干燥的气候或空调环境会加速皮肤水分蒸发。冬季或长期处于低湿度环境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可能显著下降,表现为局部皲裂、起皮。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外出时涂抹凡士林等封闭性保湿剂,减少直接接触冷空气。
3、频繁清洁过度使用皂基洗浴产品会破坏皮肤表面脂质膜,导致经皮水分丢失增加。每天洗澡超过1次、水温过高或用力搓洗均可能加重干燥。应改用弱酸性沐浴露,清洁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乳,如尿素软膏、维生素E乳等帮助修复屏障。
4、皮肤疾病特应性皮炎、鱼鳞病等疾病会导致皮肤保湿因子合成减少,通常伴随红斑、剧烈瘙痒。可能与免疫异常、丝聚蛋白基因突变有关,需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卤米松乳膏等抗炎药物,配合医用保湿敷料辅助治疗。
5、年龄增长皮脂腺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老年人皮肤天然保湿因子含量降低,容易出现小腿、前臂等部位干燥皲裂。建议选择含乳酸、甘油等吸湿剂的润肤霜,避免使用酒精类爽肤水,饮食中适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皮肤干燥者应避免搔抓摩擦,冬季减少电热毯使用时间,贴身衣物选择纯棉材质。日常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每周2-3次使用保湿面膜。若伴随持续性红斑、渗液或夜间瘙痒加重,需及时就诊排查银屑病、湿疹等疾病。沐浴后趁皮肤湿润时立即涂抹保湿产品能更好锁住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