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保养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定期修剪指甲、选择合适鞋袜、适度按摩放松、科学运动等方式进行。足部是人体负重和行走器官,长期受压易出现角质增厚、真菌感染等问题,需针对性护理。
1、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重点清洁趾缝区域,使用中性洗护产品避免刺激。清洗后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间水分残留。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可交替使用透气性佳的鞋子,必要时使用医用级足粉保持干爽。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控干,避免微小伤口引发感染。
2、修剪指甲每2-3周直线修剪趾甲,保留1-2毫米白色甲缘,避免过短或圆弧形修剪导致嵌甲。使用专用指甲钳消毒后操作,甲周倒刺用锉刀磨平勿撕扯。存在灰指甲时可先用温水软化,修剪后涂抹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但需避免与健康皮肤接触。
3、鞋袜选择选择透气网面或真皮材质的鞋子,鞋头预留1厘米活动空间,鞋跟高度不超过3厘米。袜子优选吸湿排汗的棉质或抗菌纤维,每日更换清洗。运动时穿着减震跑鞋,扁平足患者可配置足弓支撑鞋垫。冬季避免长时间穿雪地靴以防汗液积聚。
4、按摩放松每日用拇指按压涌泉穴、太溪穴等足底反射区各30秒,配合足弓滚轮放松筋膜。泡脚后涂抹含薄荷脑的乳膏打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跟腱紧张者可坐姿拉伸脚背,或用网球踩踏足底。存在足跟痛时避免直接按压骨刺部位。
5、科学运动每周进行3次提踵、脚趾抓毛巾等足部肌力训练,游泳和骑自行车可减少关节负荷。跑步前做好足踝热身,运动后冰敷预防肿胀。糖尿病患者需避免赤足行走,足部出现麻木刺痛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检查。
日常可定期用40℃以下温水加白醋或海盐泡脚15分钟软化角质,但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禁用高温泡脚。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和胶原蛋白有助于维持皮肤弹性,控制血糖血脂可预防糖尿病足病变。发现鸡眼、跖疣等病变时勿自行切割,建议至皮肤科进行冷冻或激光治疗。每年进行一次足部血管神经功能评估,尤其高血压及长期吸烟人群更需重视足部血供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