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喝酒通常不能使骨骼强壮,过量饮酒反而可能损害骨骼健康。酒精摄入与骨骼健康的关系主要涉及钙吸收、骨代谢平衡和激素水平等多重因素。
酒精在体内代谢时会干扰维生素D的活化过程,影响肠道对钙质的吸收效率。长期饮酒可能导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功能增强,打破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啤酒中含有的硅元素虽对骨骼有益,但酒精本身的负面作用远超过这一微量益处。部分研究显示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可能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但需要达到的摄入量远超日常饮酒范围。
酗酒者更易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上升。酒精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干扰性激素水平,这些激素对维持骨密度至关重要。慢性酒精摄入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减少蛋白质和钙的摄入,进一步削弱骨骼强度。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常伴随严重的骨质疏松,这与肝脏维生素D代谢功能障碍直接相关。
建议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维护骨骼健康,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食物能提供丰富的钙和维生素D。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可刺激骨形成,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骨密度检测。如有饮酒习惯,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且需避免空腹饮酒。已存在骨质疏松的人群应严格控制饮酒量,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