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T波倒置、对应导联ST段压低以及R波振幅降低。
1、ST段抬高: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是V1-V4导联出现弓背向上型ST段抬高,抬高幅度通常≥0.2mV。这种改变反映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电流,是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的直接征象。ST段抬高的形态和程度可帮助判断梗死范围和预后。
2、病理性Q波:
随着心肌坏死进展,V1-V3导联可出现宽度≥0.04秒、深度>1/4R波的病理性Q波。Q波形成提示透壁性心肌坏死,通常在发病后8-12小时出现,是心肌梗死的确定性改变。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QS波型。
3、T波倒置:
在超急性期过后,抬高的ST段逐渐回落至基线,同时出现对称性深倒置的T波。这种"冠状T"改变反映心肌缺血导致的复极异常,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随着心肌修复逐渐变浅或恢复正常。
4、对应导联改变:
下壁导联II、III、aVF可能出现对应性ST段压低,这是前壁导联ST段抬高的镜像改变。这种改变有助于定位梗死相关动脉,若同时合并下壁ST段抬高,提示可能存在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
5、R波振幅降低:
前间壁心肌梗死可导致V1-V4导联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甚至消失,形成rS或QS波形。R波变化反映心肌电活动减弱,常伴随QRS波群时限增宽,是心肌坏死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
对于疑似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动态监测演变过程。同时需结合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发病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恢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