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将梅毒传染给孩子。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也可在分娩过程中经产道感染新生儿。
孕妇若在怀孕期间感染梅毒或处于梅毒活动期,梅毒螺旋体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胎盘感染多发生在妊娠16周后,此时胎盘滋养层逐渐变薄,病原体更易穿透。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孕妇,母婴传播概率较高,可能导致胎儿流产、死胎或出生后出现肝脾肿大、骨膜炎、皮疹等先天性梅毒症状。妊娠晚期感染梅毒也可能引起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母亲产道分泌物或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可能发生围产期感染。这类感染通常在出生后2-10周出现症状,表现为鼻塞、皮肤黏膜损害等。若孕妇在分娩前4周内才感染梅毒,血清学检测可能尚未呈阳性,但新生儿仍有感染风险,需特别警惕。
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确诊感染者需立即接受青霉素治疗。规范治疗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妊娠16周前完成治疗者预防效果更佳。新生儿出生后需进行血清学检测,必要时预防性使用青霉素。哺乳期梅毒患者若无乳房破损可正常哺乳,但需确保已完成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