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导致鼓膜穿孔可通过局部消毒、预防感染、避免进水、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鼓膜穿孔通常由外力损伤、感染、气压伤、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局部消毒使用医用碘伏对耳道进行消毒,避免使用酒精或双氧水刺激创面。鼓膜具有自愈能力,小穿孔多可在数周内愈合。
2、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用力擤鼻或打喷嚏,防止细菌经咽鼓管逆行感染。
3、避免进水洗浴时用防水耳塞保护患耳,游泳需暂停。水液进入中耳可能导致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痛、流脓等症状。
4、定期复查穿孔超过3个月未愈或出现听力下降需耳鼻喉科就诊。较大穿孔可能需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恢复期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掏耳,出现眩晕、耳鸣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