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肛瘘可通过局部清洁护理、抗生素治疗、引流手术、饮食调整等方式处理。肛瘘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尿布疹感染、肠道炎症、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并保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尿布,避免粪便刺激瘘管。生理性因素无须用药,但需观察红肿是否加重。
2、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或红霉素等抗生素。感染性肛瘘多伴随发热和脓性分泌物,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有关。
3、引流手术复杂瘘管需行瘘管切开术或挂线疗法,适用于反复感染的患儿。病理性因素常与克罗恩病等基础疾病相关,表现为持续渗液和肛周脓肿。
4、饮食调整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减少辛辣食物,已添加辅食的婴儿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家长需记录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加重瘘管压力。
建议家长定期复查肛瘘未愈合或出现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护理期间注意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