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建议就诊神经内科或儿童精神科,其他可能涉及科室包括儿科、心理科,常见病因有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心理压力、围产期损伤等。
1、神经内科儿童抽动症多属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神经内科可评估脑电图、核磁共振等检查,排除癫痫、脑炎等器质性疾病,常用药物包括硫必利、阿立哌唑等。
2、儿童精神科当抽动伴随强迫行为、注意力缺陷时,需儿童精神科介入进行行为评估和心理干预,可能与多巴胺受体敏感度异常有关,可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3、儿科基层儿科可完成初步筛查,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判断是否需转诊,尤其需注意链球菌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性抽动(PANDAS综合征)。
4、心理科针对因家庭冲突、学业压力诱发的症状,心理科可通过沙盘治疗、家庭治疗等方式缓解情绪因素,家长需避免过度关注抽动行为。
家长应记录孩子抽动频率和诱因,保证规律作息并减少电子屏幕时间,若症状持续超过1年或影响社交学习,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