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肥胖主要有健脾祛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阳补肾等方法,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拔罐、穴位埋线等方式综合干预。
1、健脾祛湿脾虚湿盛型肥胖表现为肢体困重、大便黏腻,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可配合足三里穴位针灸。荷叶、茯苓等中药有助于利水渗湿。
2、疏肝理气肝郁气滞型肥胖多见胸胁胀满、情绪波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太冲穴针灸可调节气机。玫瑰花、陈皮等具有行气解郁功效。
3、活血化瘀血瘀型肥胖常见皮肤暗沉、舌质紫暗,血府逐瘀汤可加减使用,三阴交穴位刺激能改善循环。丹参、山楂等药材可辅助化瘀。
4、温阳补肾肾阳虚型肥胖多伴畏寒肢冷,金匮肾气丸配合艾灸关元穴可温补下焦。肉桂、杜仲等温阳药材适合体质虚寒者。
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建议配合八段锦等传统运动,饮食避免生冷油腻,定期监测体脂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