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晒伤可通过冷敷处理、保湿修复、药物缓解、避免刺激、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晒伤通常由紫外线过度照射、皮肤屏障受损、光敏反应、防晒措施不足、个体差异等原因引起。
1、冷敷处理:
晒伤后立即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红肿灼热感。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纱布间隔保护。冷敷期间观察皮肤反应,出现寒战或不适需立即停止。
2、保湿修复:
选择含芦荟、维生素E等成分的凝胶或乳液涂抹。晒伤后皮肤水分大量流失,保湿产品能修复受损屏障。建议选用无酒精、无香精配方,涂抹时手法轻柔。严重脱皮部位可厚敷医用凡士林。
3、药物缓解:
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或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改善瘙痒。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
4、避免刺激:
晒伤后48小时内禁止使用含果酸、视黄醇等刺激性护肤品。避免热水沐浴、摩擦、抓挠等行为。外出时穿戴宽松棉质衣物遮挡,新晒伤部位需严格防晒。暂停游泳等接触消毒剂的活动。
5、就医评估:
出现水疱直径超过1厘米、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脓性分泌物时需及时就诊。儿童面部严重晒伤、伴随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者应紧急就医。医生会评估是否需抗生素治疗或专业清创处理。
晒伤恢复期应增加饮水,每日补充2000-3000毫升水分。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番茄等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后续防晒需选择SPF30以上、PA+++的广谱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户外活动尽量避开10-16点紫外线高峰时段,佩戴宽檐帽和UV400太阳镜。晒伤完全愈合前避免再次暴晒,新长出的皮肤更需加强防护。日常可观察痣等皮损变化,定期进行皮肤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