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换牙期牙齿迟迟不长可通过局部刺激、营养补充、口腔检查、间隙维持、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乳牙滞留、恒牙胚发育异常、颌骨空间不足、全身性疾病、外伤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恒牙萌出。
1、局部刺激:
轻柔按摩牙龈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恒牙萌出。使用干净手指或软毛牙刷以打圈方式按摩缺牙区牙龈,每日2-3次,注意力度避免损伤黏膜。咬合硬质食物如苹果块、胡萝卜条等也能提供良性刺激。
2、营养补充:
钙质和维生素D缺乏可能延缓牙槽骨改建。每日保证300-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适量进食鱼类、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颗粒等补充剂。
3、口腔检查:
拍摄口腔全景片能明确恒牙胚位置及发育状况。若存在多生牙、牙瘤等阻碍因素,需手术摘除。乳牙滞留超过3个月或明显松动影响咀嚼时,建议专业拔除以解除萌出障碍。
4、间隙维持:
乳牙早失可能导致邻牙倾斜侵占恒牙萌出空间。使用间隙保持器可防止牙列紊乱,常见类型包括丝圈式保持器、舌弓式保持器等,需由正畸医师根据缺牙位置定制。
5、手术干预:
对于埋伏阻生的恒牙,可施行开窗助萌术暴露牙冠。严重骨性阻生需配合正畸牵引,常见于上颌尖牙及第二前磨牙。手术时机通常选择牙根发育至1/2-2/3长度时。
换牙期需定期每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避免舔舐或触碰缺牙区。增加咀嚼粗纤维食物锻炼颌骨,控制甜食摄入预防龋齿。夜间磨牙患儿可使用软质咬合垫。若12岁后仍有恒牙未萌出或出现面部不对称,需及时就诊排除颌骨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