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道血肿属于分娩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10%,多见于阴道分娩后,主要由分娩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异常及缝合技术等因素引起。
1、分娩损伤胎儿过大或产程过快可能导致会阴及阴道壁血管撕裂,形成血肿。轻度血肿可通过局部冷敷和压迫止血,严重者需手术清除血块。
2、凝血异常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会增加出血风险。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输注血浆或凝血因子,同时使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
3、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或血管脆性增加易导致血管破裂。控制血压是关键,可选用拉贝洛尔等降压药,血肿较大时需手术探查止血。
4、缝合不当会阴缝合时遗漏出血点或结扎不彻底可能引发血肿。需重新缝合止血,术后使用头孢呋辛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后需密切观察会阴肿胀程度及血红蛋白变化,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以纠正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