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可通过局部冷敷、抗真菌药物、免疫调节剂、光疗等方式治疗。民间偏方如芦荟胶、茶树精油、苹果醋稀释液、燕麦浴可能缓解症状,但缺乏医学证据支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正规治疗。
1、局部冷敷生理性刺激如高温出汗可能加重皮炎,冷敷可暂时缓解瘙痒。无须药物,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敷于患处,每次不超过5分钟。
2、抗真菌药物马拉色菌感染是常见病因,表现为头皮或面部红斑伴鳞屑。可遵医嘱使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软膏等抗真菌药物。
3、免疫调节剂免疫异常可能导致皮脂腺过度分泌,出现黄色油腻痂皮。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减轻炎症反应。
4、光疗中重度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增厚和苔藓样变,窄谱UVB光疗能抑制异常免疫应答,需在专业机构进行。
避免抓挠患处,选择无刺激洗发水,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若症状持续加重或继发感染,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