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可能由产力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子宫过度膨胀、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分娩方式、心理疏导、药物干预等方式治疗。
1、产力异常子宫肌纤维收缩力不足或协调性差可能导致宫缩乏力,表现为宫缩间隔长、强度弱。可通过改变体位、人工破膜等物理方式刺激宫缩,必要时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药物。
2、精神心理因素产妇过度紧张焦虑会抑制催产素分泌,导致宫缩乏力。分娩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家属陪伴疏导情绪,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缓解焦虑。
3、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情况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降低收缩效率。需加强胎心监护,必要时使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抑制宫缩,预防早产后再调整分娩方案。
4、药物因素过量使用硫酸镁、钙通道阻滞剂等抑制宫缩药物可能引发继发性宫缩乏力。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可换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片促进宫缩恢复。
建议产妇保持规律作息,孕期适度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出现宫缩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调整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