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四大类,代表药物包括钠通道阻滞剂如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钾通道阻滞剂如胺碘酮以及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
1、钠通道阻滞剂:
钠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代表药物普罗帕酮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和胃肠道不适。使用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避免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心肌兴奋性,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和房颤。美托洛尔可有效控制心室率,但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长期使用需注意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心动过速。
3、钾通道阻滞剂:
钾通道阻滞剂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胺碘酮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纤维化。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胸部X线,避免与华法林等药物合用。
4、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结传导,维拉帕米常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和便秘,重度心衰患者慎用。与地高辛合用时需调整剂量,避免加重心脏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患者除规范用药外,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建议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6克。定期监测心率变化,记录心悸发作时间与诱因,复诊时携带完整用药记录。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同时控制基础疾病,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