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患者出现淤青可能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肿瘤浸润血管、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需警惕自发性出血风险。
1、血小板减少肿瘤骨髓转移或化疗会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皮肤轻微受压即可出现淤斑。可通过输注血小板悬液改善,常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2、凝血异常肝脏转移瘤或DIC消耗凝血因子,表现为淤青伴鼻衄或血尿。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
3、血管浸润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壁导致脆性增加,常见于白血病皮肤浸润。需控制原发病进展,必要时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
4、药物影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如贝伐珠单抗会破坏微血管完整性。需监测出血倾向,严重时可暂停用药或改用安罗替尼等替代方案。
建议记录淤青出现频率和范围,避免磕碰损伤,穿着柔软衣物,护理时动作轻柔,出现新鲜大片淤斑或伴随呕血便血时需紧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