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瘤可能由紫外线暴露、慢性刺激、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光动力治疗、局部用药、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
1、紫外线暴露长期日光照射损伤皮肤细胞DNA,可能与基底细胞癌等皮肤瘤有关,表现为晒伤样皮损。日常需做好物理防晒,避免正午户外活动。
2、慢性刺激瘢痕、慢性溃疡等长期机械摩擦可能诱发鳞状细胞癌,常见于下肢。减少局部刺激并定期观察皮肤变化是主要预防措施。
3、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鲍温病相关,表现为红色鳞屑斑块。干扰素凝胶、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可用于病毒清除治疗。
4、遗传因素着色性干皮病等遗传病导致皮肤修复缺陷,易发展为黑色素瘤,多伴随雀斑样皮疹。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高风险人群。
日常注意观察皮肤新生物变化,避免自行抠抓皮损,确诊后需遵医嘱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