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球蛋白低可通过营养补充、病因治疗、免疫调节、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通常与早产、感染、遗传代谢病、母体因素等原因相关。
1、营养补充母乳喂养或特殊配方奶粉提供优质蛋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清蛋白粉。早产儿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吸收。
2、病因治疗细菌感染需用头孢曲松、青霉素等抗生素;遗传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需同步控制发热、黄疸等伴随症状。
3、免疫调节严重免疫缺陷患儿需遵医嘱输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慢性病例可能需干扰素γ治疗。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4、定期监测每周复查血清蛋白电泳,跟踪生长发育曲线。家长需记录喂养量、大小便次数,发现嗜睡或水肿立即就医。
家长应保持喂养器具清洁,避免带新生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