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可能由生食淡水蟹或蝲蛄、饮用污染水源、接触感染宿主粪便、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生食感染源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淡水蟹、蝲蛄是主要感染途径,囊蚴在肠道孵化为幼虫后穿透肠壁移行至肺部。治疗需使用吡喹酮、三氯苯达唑等驱虫药物,并配合肺部炎症控制。
2、水源污染饮用被虫卵污染的生水可能导致感染,虫卵在水中发育为毛蚴后侵入中间宿主。确诊后需进行病原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苯达唑,同时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接触传播处理感染动物粪便或污染土壤时,虫卵可能经手-口途径传播。除驱虫治疗外,需对咳血症状进行止血处理,严重者需手术切除肺部坏死病灶。
4、免疫缺陷艾滋病或长期免疫抑制患者更易发生重度感染,幼虫可异位寄生至脑部。除规范抗寄生虫治疗外,需加强支持治疗,脑型病例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流行区居民应避免生食淡水水产,接触疫水后及时消毒,出现慢性咳嗽、胸痛等症状需尽早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