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晚期需通过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防治、免疫重建、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多维度综合治疗。艾滋病晚期通常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持续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可能伴随严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等并发症。
1、抗病毒治疗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组合包含拉米夫定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和多替拉韦钠片。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终身服药,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药物可延缓疾病进展,但无法彻底清除体内潜伏病毒。
2、机会性感染防治针对肺孢子菌肺炎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隐球菌脑膜炎需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片。结核病感染者应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预防性用药可降低卡波西肉瘤等恶性肿瘤发生概率。
3、免疫重建通过白细胞介素-2注射剂等免疫调节剂改善免疫功能,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配合胸腺肽肠溶胶囊等辅助药物提升淋巴细胞活性,但免疫恢复程度与病毒抑制效果直接相关。
4、营养支持每日需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D/E制剂,纠正代谢紊乱。腹泻患者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口腔溃疡时改用流质饮食。营养师应定期评估体重和血清白蛋白指标。
5、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抑郁焦虑症状,必要时联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建立病友互助小组减轻病耻感,社会工作者需协助解决医疗费用和临终关怀需求。
艾滋病晚期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饮食采用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原则,避免生冷食物。家属需学习消毒隔离知识,患者衣物应单独清洗并煮沸消毒。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出现持续发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医疗机构应提供姑息治疗服务缓解终末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