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食用时需避免生食、过量食用及特殊人群禁忌。白果含有氢氰酸等毒性成分,未经充分加热可能引发中毒,每日建议食用量不超过10-15粒。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及过敏体质者应慎食。
白果必须彻底煮熟后食用,生白果中的氢氰酸苷在高温下可分解为低毒物质。常规处理方式包括沸水煮20分钟以上或去壳后烘烤。食用时需去除绿色胚芽,该部位毒性较强。部分人群食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可能与个体对白果蛋白的敏感反应有关。胃肠功能较弱者空腹大量食用可能诱发腹胀腹泻。
白果与部分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风险。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与白果同服可能增强出血倾向,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与白果合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应注意白果可能干扰碘吸收。饮酒时食用白果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慢性病患者食用前应咨询医师意见。
日常储存白果需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出现口唇麻木、头晕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并就医。建议将白果作为配料少量添加于粥品或汤羹,避免单独大量食用。食用后适当饮水有助于促进代谢产物排出,出现过敏反应可服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