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舒服可能会出现厌食。厌食是儿童身体不适时的常见反应,可能与消化功能紊乱、感染性疾病、心理因素等有关。
1、消化功能紊乱胃肠功能失调时,宝宝容易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导致食欲下降。喂养不当、腹部受凉或食物过敏都可能引发此类问题。家长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生冷食物,少量多餐喂养。若伴随呕吐或腹泻,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2、呼吸道感染感冒、扁桃体炎等疾病会引起咽喉疼痛、鼻塞,影响进食意愿。发热时体内消化酶活性降低,也会造成食欲减退。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缓解鼻塞。医生可能开具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控制感染症状。
3、微量元素缺乏锌元素不足会影响味觉敏感度,铁缺乏可能导致异食癖。长期挑食或辅食添加不及时的宝宝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定期体检筛查微量元素,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制剂。
4、口腔问题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等口腔黏膜病变会造成进食疼痛。出牙期牙龈肿胀也会影响咀嚼功能。家长可用硅胶指套牙刷清洁口腔,溃疡面可涂抹开喉剑喷雾剂。严重时需就医排除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
5、心理因素强迫进食、进餐环境紧张等可能引发抵触情绪。疾病恢复期味觉改变也会暂时降低食欲。家长应营造轻松就餐氛围,避免追喂,提供造型可爱的食物增加兴趣。持续拒食需排查自闭症等发育行为问题。
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优先选择米粥、面条等流质半流质食物。生病期间不必强迫进食,但需保证水分摄入。记录每日进食量和大小便情况,若厌食超过3天或伴随精神萎靡、体重下降,应及时就医排查轮状病毒感染、幽门狭窄等器质性疾病。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营养密度,补充维生素AD滴剂等营养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