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蛋白质通常有利于肝病患者的恢复,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摄入量和种类。
蛋白质是修复肝细胞的重要原料,适量补充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对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稳定期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1.2克优质蛋白较为适宜。优质蛋白如鸡蛋清、低脂牛奶、鱼肉等易被吸收利用,可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同时配合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效率。这类患者若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肝细胞再生延迟和低蛋白血症。
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性脑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血氨升高者每日蛋白质总量不宜超过每公斤体重0.5克,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如豆腐等。急性肝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蛋白质代谢紊乱,需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过量蛋白质摄入会加重氨中毒风险,诱发意识障碍。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氨和肝功能指标,动态调整膳食方案。
肝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合肝功能分级制定个体化蛋白质补充方案。除膳食补充外,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日常可选用易消化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避免高脂高胆固醇的蛋白质来源。建议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蛋白质摄入与症状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