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出现淤青可能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肿瘤浸润血管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输注血小板、调整抗凝药物、局部冷敷、监测出血倾向等方式处理。
1、血小板减少化疗或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低下时易出现淤青,需定期检测血常规,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建议输注血小板悬液,必要时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进造血。
2、凝血异常肝功能受损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引起凝血因子缺乏,表现为淤青伴牙龈出血,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维生素K1注射液可改善凝血酶原时间。
3、药物影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如贝伐珠单抗可能诱发皮下出血,需评估出血风险后调整剂量,淤青处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血肿吸收。
4、肿瘤侵袭白血病或骨髓转移癌会破坏血管完整性,淤青常呈进行性扩大,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放疗或维A酸等诱导分化治疗,严重出血时考虑介入栓塞止血。
建议记录淤青出现频率和范围,避免剧烈碰撞,穿着柔软衣物,若出现头痛呕血等严重出血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