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接受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发热和呼吸困难。放射性肺炎通常由放射线损伤肺组织引起,可能与放射剂量、照射范围、个体敏感性等因素有关,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综合诊断。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放射治疗的剂量和范围密切相关。高剂量放射治疗或大面积照射时,肺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放射线会导致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干咳、气短、低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可见照射区域内的磨玻璃样改变或实变影,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晰。
部分患者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即使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也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症状可能在放疗结束后数周至数月内逐渐出现,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活动后气促。肺功能检查可发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需结合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氧疗改善缺氧状态以及支持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精确制定放疗计划、控制照射剂量和使用肺保护剂。患者应定期随访肺功能,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适度运动以维持肺功能。
放射性肺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远离烟雾和粉尘刺激。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有助于组织修复。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可改善肺功能。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复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