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但具体影响因人而异。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时,可能对肠道正常菌群造成无差别损伤,尤其是盆腔或腹部放疗患者更易出现此类问题。肠道菌群失调通常表现为腹泻、腹胀或便秘等症状,多数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可逐渐恢复。
放射线会直接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导致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可能过度繁殖。这种失衡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期间患者可能出现营养吸收障碍或免疫力下降。临床研究显示,低剂量分次放疗对菌群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高剂量集中照射的破坏性更显著。
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或基础疾病影响,可能发生严重的菌群紊乱,如既往有肠道疾病者可能出现艰难梭菌感染。接受全腹部放疗的儿童或老年患者,其菌群恢复速度通常较慢。某些特殊化疗药物联合放疗时,可能产生叠加效应加重菌群失调。
建议放疗期间增加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出现持续腹泻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肠道功能,通过膳食纤维和适度运动帮助菌群重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