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不足可能增加心肌梗塞的发生风险。水分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可能诱发血栓形成。
人体每天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途径流失大量水分,若未及时补充,血液中的水分减少会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浆渗透压升高。这种状态持续存在时,血小板更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缓,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的形成。对于已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脱水状态可能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增加心肌缺血概率。
部分老年人群对口渴反应迟钝,或为减少夜尿刻意限制饮水,这类行为可能使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高温环境作业者、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液的人群,也可能因短时间内大量失水导致冠状动脉灌注不足。某些利尿剂使用不当造成的病理性脱水,同样需要警惕心血管事件风险。
建议成年人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运动后或高温环境下需额外补充。可选择淡盐水、椰子水等含电解质的饮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若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伴冷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血管问题。日常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判断水分摄入是否充足,淡黄色为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