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高热持续不退、严重感染或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打退烧针。退烧针主要用于快速降低体温,避免高热引发并发症。
高热持续不退是指体温超过39摄氏度且通过口服退烧药、物理降温等措施仍无法有效控制。这种情况多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长时间高热可能导致脱水、惊厥甚至器官损伤。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疾病常伴随全身炎症反应,此时退烧针可帮助缓解症状并为抗感染治疗争取时间。基础疾病加重指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全、代谢性疾病等因高热导致病情恶化,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热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糖尿病患者高热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退烧针通常含有非甾体抗炎药成分,如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赖氨匹林散针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达到退热效果。使用前需评估患者肝肾功能及药物过敏史,避免与其他退烧药联用。注射后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对于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出现发热症状时建议先采用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物理降温方式,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片。若持续高热或伴随意识改变、抽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退烧针属于对症治疗手段,需配合病因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日常应注意休息,适量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