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一般不会加重急性肠炎,但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症状迁延或继发感染。急性肠炎多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病毒性急性肠炎占多数病例,常见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这类肠炎具有自限性,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杀灭肠道有益菌群,延长腹泻时间。患者可能出现水样便、低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以补液、电解质调节为主,可配合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缓解症状。
细菌性急性肠炎需通过粪便培养明确致病菌,如志贺菌、沙门菌感染才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未经确诊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诱发艰难梭菌过度繁殖,出现伪膜性肠炎等并发症。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此时可遵医嘱选用头孢克肟颗粒、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菌药物,同时需补充布拉氏酵母菌散等益生菌。
急性肠炎期间应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选择米汤、蒸苹果等低渣食物。注意观察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症状,须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与粪便检测。恢复期可适量食用含低聚糖的洋葱、燕麦等食物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