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太少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哺乳频率、按摩乳房、保持良好情绪、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改善。母乳分泌不足可能与营养摄入不足、哺乳方式不当、乳腺导管堵塞、激素水平异常、产后抑郁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哺乳期女性需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豆制品,搭配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可适量食用通草鲫鱼汤、花生猪蹄汤等促进泌乳的食疗方,避免生冷辛辣食物。水分摄入建议每日2000毫升以上,以温开水、低脂牛奶为主。
2、增加哺乳频率按需哺乳且每日哺乳8-12次能有效刺激催乳素分泌,每次哺乳需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头。可采用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方式,单侧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哺乳后可用吸奶器排空残存乳汁,维持乳腺通畅。
3、按摩乳房哺乳前用温毛巾热敷乳房5分钟,手指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环形按摩,重点按压乳晕周围硬结部位。按摩可配合使用天然植物油,每日2-3次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发现红肿热痛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4、保持良好情绪焦虑紧张会抑制催产素分泌,建议通过音乐疗法、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家人应主动分担育儿事务,避免产妇过度劳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午间可安排30分钟小憩。
5、遵医嘱用药经评估确属病理性泌乳不足时,医生可能开具甲磺酸溴隐亭片、王不留行片、生乳汁口服液等药物。中药方剂如通乳丹需辨证使用,禁止自行服用含雌激素的催乳保健品。用药期间需监测乳汁质量和婴儿反应。
哺乳期需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压迫乳腺,注意观察婴儿尿量及体重增长情况。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乳汁分泌仍不足,应及时到产科或乳腺科就诊排查垂体功能异常、甲状腺疾病等病理因素。哺乳期间应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避免过度依赖配方奶粉补充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