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轻生行为,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发生。抑郁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引起,严重时可能伴随自伤或自杀倾向。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持续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会表达消极想法,甚至制定自杀计划。家庭冲突、学业压力、社交困难等因素可能加重抑郁症状,增加轻生风险。早期识别抑郁症状并及时干预有助于降低自杀概率。
少数青少年抑郁症可能发展为重度抑郁发作,出现明显自杀企图或自伤行为。这类患者常伴随绝望感、无价值感,可能隐藏真实情绪。创伤经历、物质滥用、家族自杀史等因素会显著提高自杀风险。需要警惕患者突然情绪平静、安排后事等异常行为,这些可能是自杀前兆。
建议家长密切关注青少年情绪变化,保持开放沟通,避免指责或忽视抑郁症状。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营造支持性家庭环境,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社交关系,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也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若发现自杀倾向,须立即就医并确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