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样丘疹,伴有剧烈瘙痒。主要有昆虫叮咬、过敏反应、接触刺激物、感染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红色风团样丘疹皮肤上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风团样丘疹,直径通常在1-2厘米,中央可能有小水疱或瘀点。这些丘疹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周围常有红晕。丘疹常成批出现,好发于四肢、腰背等暴露部位。瘙痒感明显,搔抓后可能导致皮损加重或继发感染。
2、剧烈瘙痒患者会感到明显瘙痒,夜间可能加重。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从轻度不适到难以忍受不等。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瘙痒可能与组胺释放有关,冷敷或外用止痒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
3、皮肤灼热感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灼热或刺痛感,尤其在丘疹刚出现时。这种不适感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灼热感通常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4、皮损分布特点皮损多呈群集分布,常见于四肢伸侧、腰背部等暴露部位。儿童患者可能更多见于面部和颈部。皮损分布与昆虫叮咬部位相关,可能呈现线性或成对排列。衣物遮盖部位也可能出现皮损,但相对较少。
5、病程特点单个丘疹通常持续3-7天,颜色会逐渐变暗,最终消退。但新疹可能不断出现,导致病程迁延。部分患者皮损消退后会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病程长短因人而异,从数天到数周不等,少数可能转为慢性。
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应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室内定期清洁,减少尘螨等过敏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或外用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