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容易感冒可能与气温变化、空气干燥、人群聚集、免疫力下降、病毒活跃等因素有关。秋季昼夜温差大,人体适应能力减弱,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降低,病毒更易入侵。
1、气温变化秋季昼夜温差可达10摄氏度以上,人体体温调节中枢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冷热交替会导致鼻黏膜血管收缩扩张异常,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建议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2、空气干燥秋季空气湿度常低于40%,干燥环境会使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黏液分泌减少。干燥的鼻咽部黏膜更易被病毒附着。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保护呼吸道屏障功能。
3、人群聚集秋季开学季和节假日增多,密闭空间内人群接触频繁。鼻病毒、冠状病毒等通过飞沫传播的效率提高。在教室、公交车等场所建议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4、免疫力下降夏季到秋季的过渡期,人体维生素D合成减少,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昼夜节律变化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剂、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营养素,但需遵医嘱使用。
5、病毒活跃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在15-20摄氏度环境下存活时间延长。这些病毒在秋季繁殖速度加快,可通过门把手等物体表面传播。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用肥皂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
预防秋季感冒需注意保暖防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感冒灵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加强防护,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