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三类,发病原因主要有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等。
1. 机械性梗阻肠腔物理性阻塞最常见,可能与腹腔手术后粘连、疝气嵌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需禁食胃肠减压,严重时行粘连松解术。
2. 动力性梗阻肠道蠕动功能紊乱所致,多与电解质紊乱、腹部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常见于低钾血症患者。可通过纠正电解质、使用胃肠动力药治疗。
3. 血运性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导致,常见于房颤患者或动脉硬化人群,表现为剧烈腹痛伴血便。需紧急抗凝或取栓手术,延误治疗易致肠坏死。
4. 肿瘤性梗阻结直肠肿瘤增长阻塞肠腔,多见于老年患者,可能伴随体重下降、贫血。需手术切除肿瘤,晚期患者可放置肠道支架缓解症状。
预防肠梗阻应注意术后早期活动,避免暴饮暴食,中老年人群需定期筛查肠道肿瘤,出现持续腹痛呕吐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