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后发烧可能由术后吸收热、导管相关感染、造影剂反应、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感染灶处理等方式干预。
1. 术后吸收热:介入操作导致组织损伤释放致热原,体温通常不超过38.5℃且持续1-2天。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多饮水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若体温持续升高需排除感染可能。
2. 导管相关感染:术中导管留置可能引发菌血症,表现为寒战高热。可能与导管污染、无菌操作不规范有关,通常伴随穿刺点红肿。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3. 造影剂反应:碘造影剂可能导致一过性低热,与个体过敏体质相关。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必要时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配合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
4. 继发感染:手术创伤可能诱发肺部或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与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有关,常伴咳嗽尿频等症状。需完善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查,根据结果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莫西沙星等药物。
术后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发热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