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铁元素可能导致贫血、疲劳、免疫力下降等症状。铁元素缺乏通常由饮食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失血过多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
1、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长期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苍白、指甲变薄易碎、口角炎等症状。治疗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口服液、右旋糖酐铁分散片,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2、疲劳乏力铁参与能量代谢和氧气运输,缺铁时细胞供氧不足易引发持续性疲劳。患者常感觉四肢沉重、注意力不集中,轻微活动即气喘。可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确诊,日常建议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与咖啡、茶同服影响吸收率。
3、免疫力下降铁元素影响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产生,缺乏时易反复感染。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常见口腔溃疡、伤口愈合延迟。预防需保证每日膳食铁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
4、认知功能受损缺铁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合成,导致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孕妇缺铁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建议学龄儿童及孕产妇定期检测铁代谢指标,及时补充富马酸亚铁颗粒等适宜剂型。
5、异食癖严重缺铁可能引发异食癖,表现为啃食冰块、泥土等非食物物质。这种情况多与长期慢性失血或肠道吸收障碍有关,需进行消化道检查排除潜在疾病,治疗可采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配合病因治疗。
预防铁缺乏需均衡摄入动物性食物和深色蔬菜,素食者应增加维生素C辅助吸收。出现疑似症状时应检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避免自行大剂量补铁。孕妇、经期女性、婴幼儿及青少年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筛查一次铁营养状况,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补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