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出现手脚麻木、乏力、舌炎、情绪异常、贫血等症状。维生素B12缺乏主要与吸收障碍、饮食摄入不足、胃肠疾病、药物影响、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2等方式改善。
1、手脚麻木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刺痛、麻木或感觉异常。这种情况通常与髓鞘合成受阻有关,长期缺乏可能引发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腺苷钴胺片等营养神经药物,同时增加动物肝脏、鱼类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
2、乏力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生成,缺乏时可能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出现持续疲劳、活动后气促等症状。血液检查可见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治疗需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或氰钴胺片,日常可适量食用鸡蛋、乳制品等食物。
3、舌炎口腔黏膜改变是典型表现,可能出现舌面光滑发红、味觉减退或灼痛感,称为亨特氏舌炎。这与上皮细胞代谢异常有关。除补充维生素B12外,可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缓解症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情绪异常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合成,导致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甲钴胺分散片进行治疗。
5、贫血长期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恶性贫血,表现为皮肤苍白、头晕心悸。胃酸分泌不足或内因子缺乏是常见诱因。治疗需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同时检查是否存在萎缩性胃炎等基础疾病。日常饮食应保证肉类、海鲜等动物性食品摄入。
预防维生素B12缺乏需保持均衡饮食,素食者应特别注意通过强化食品或补充剂获取足量维生素B12。中老年人、胃肠手术后患者及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水平。出现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症状或贫血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损伤。日常可适当增加鱼类、瘦肉、乳制品等食物的摄入频率,烹饪时注意避免过度加热导致维生素B12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