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流感可通过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史等方法判断。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
1、抗原检测采用鼻咽拭子采集样本,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流感病毒抗原,15-30分钟可出结果。抗原检测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适用于流感流行期早期筛查。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等均为常用诊断工具。
2、核酸检测通过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病毒R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核酸检测能区分流感病毒亚型,是确诊流感的金标准。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可同时检测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适用于重症病例和流行病学调查。
3、病毒培养将患者呼吸道样本接种于MDCK细胞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耗时3-7天。病毒培养可获得活病毒用于基因测序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但技术要求高,多用于科研和疫苗株筛选。
4、血清学检测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抗体效价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适用于回顾性诊断。流感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早期辅助诊断。
5、临床诊断在流感流行季节,出现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且密切接触者有类似表现时,可考虑临床诊断流感。临床诊断需结合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等支持依据。
流感确诊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检测方法,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确诊流感后应居家隔离,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咳嗽明显时可饮用蜂蜜水缓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流感痊愈后应逐步恢复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