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使用食用油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主要风险包括氧化产物积累、反式脂肪酸增加、维生素破坏、致癌物生成。
1、氧化产物积累油脂高温加热后易氧化生成醛酮类化合物,长期摄入可能损伤肝脏细胞。建议使用硅胶滤油纸过滤残渣,单次油炸后油色变深即应更换。
2、反式脂肪酸增加反复加热会使顺式脂肪酸转为反式结构,每日摄入超过2克即可能提升心血管疾病风险。家庭烹饪建议选择烟点高的稻米油或茶籽油。
3、维生素破坏食用油中的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在180℃以上会大量分解。煎炸食物时油温应控制在160-170℃,避免油冒青烟。
4、致癌物生成油脂碳化会产生苯并芘等强致癌物,特别是煎炸淀粉类食物时丙烯酰胺含量显著升高。餐厅用油建议安装极性组分检测仪,含量超过27%必须废弃。
日常烹饪建议采用焯煮、清蒸等低温方式,油炸食品每周不超过2次,家庭用油建议每2-3次高温烹饪后更换,存放需避光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