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可能导致颈椎痛,常见于骨质破坏或病理性骨折。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颈椎痛通常由溶骨性病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淀粉样变性等原因引起。
1、溶骨性病变:多发性骨髓瘤异常浆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导致颈椎椎体骨质破坏,表现为局部钝痛或活动受限。治疗需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抑制骨吸收,联合靶向药物硼替佐米控制病情。
2、脊髓压迫:肿瘤组织或骨折碎片压迫颈髓时,可产生放射性疼痛伴肢体麻木。需紧急行椎体成形术或放疗减轻压迫,同时使用地塞米松缓解神经水肿。
3、高钙血症:肿瘤细胞释放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导致血钙升高引发颈部肌肉痉挛性疼痛。可通过水化利尿、降钙素或双膦酸盐调节血钙水平。
4、淀粉样变性:轻链蛋白沉积在颈椎周围软组织,造成机械性刺激痛。需通过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减少异常蛋白产生。
出现持续颈椎痛伴乏力、贫血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血液科完善血清蛋白电泳、骨髓穿刺等检查。日常需避免颈椎过度活动,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