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具有一定的补血功效,主要与其富含铁元素、维生素B族、黏液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关。适合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等人群适量食用。
1、铁元素补充山药每100克含铁量约为0.3毫克,虽低于动物肝脏但优于多数蔬菜。其中的非血红素铁需配合维生素C食物(如柑橘)促进吸收,对轻度缺铁性贫血有辅助改善作用。长期素食者可将山药与红枣搭配食用增强效果。
2、维生素B族协同山药含有维生素B6和叶酸,这两种营养素参与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维生素B6能促进铁离子转化为可利用形式,叶酸则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对于孕期女性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具有特殊意义。
3、黏液蛋白保护山药特有的黏液蛋白能在胃肠黏膜形成保护层,改善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的吸收功能。这种成分对胃酸过多引起的铁吸收障碍尤为有益,可减少补铁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4、淀粉酶辅助山药含有的淀粉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分解,间接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为造血提供充足能量基础。术后恢复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食用,有助于改善贫血伴随的乏力症状。
5、中医补益作用中医认为山药归脾、肺、肾经,通过补脾益气间接改善气血生化。对月经量多、产后血虚等症,常与当归、枸杞配伍使用。但重度贫血仍需配合驴胶补血颗粒、复方阿胶浆等药物治疗。
建议将山药蒸煮后保留黏液成分,每周食用3-4次,每次100-150克为宜。贫血患者需同时保证瘦肉、动物血等血红素铁摄入,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头晕心悸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