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出血是否严重需结合出血量、病因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少量出血可能由鼻腔干燥、轻微外伤等非疾病因素引起,通常不严重;大量出血或反复出血可能与鼻咽部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病因相关,需及时就医。上呼吸道主要包括鼻腔、咽部、喉部等部位,出血可能表现为咯血、鼻衄或痰中带血。
鼻腔黏膜血管丰富且位置表浅,干燥气候、挖鼻习惯或过敏性鼻炎发作时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涕中带血或少量鼻衄,通过局部压迫、保持湿度等措施多可缓解。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可能因炎症刺激黏膜充血,咳嗽时出现血丝痰,抗感染治疗后出血随症状改善消失。高血压患者鼻黏膜小动脉压力增高,可能突发剧烈鼻出血,需立即降压并填塞止血。鼻咽纤维血管瘤等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反复大量鼻衄,需血管栓塞或手术切除。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可引起全身多部位出血,常伴随贫血、瘀斑等表现,需血液科专科治疗。
若出血量超过200毫升、持续30分钟无法止血,或伴有头晕、面色苍白等休克表现,提示存在大血管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危及生命。肿瘤性出血往往有进行性加重特点,如鼻咽癌患者除回吸性血涕外,还可能出现耳鸣、颈部淋巴结肿大。老年人无诱因痰中带血需警惕肺癌可能,儿童突发呛咳伴咯血可能为气管异物导致黏膜损伤。
出现上呼吸道出血应保持镇静,采取坐位低头姿势防止血液倒流呛咳,用拇指食指捏紧鼻翼压迫止血10分钟,冰敷前额促进血管收缩。避免仰头、填塞纸巾等错误操作,记录出血次数和总量供医生参考。日常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保持鼻腔湿润,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反复出血者建议完善鼻内镜、凝血功能等检查。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用力擤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