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多数情况下不难治,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治疗困难。社区获得性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针对性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及时确诊并规范用药的情况下,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症状明显改善。细菌性肺炎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反应良好,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可有效控制感染。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合用药。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轻中度患者经口服药物治疗后多能康复,无须住院。
高龄、存在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治疗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混合感染,需延长疗程或调整用药方案。耐药菌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特殊抗生素,治疗周期可能延长至3周以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时需住院接受静脉用药和氧疗,极少数病例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病原体检测不明确或治疗反应差时,需考虑罕见病原体感染可能。
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氧饱和度变化,出现呼吸困难或持续高热应及时复诊。日常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加强营养摄入,戒烟并避免接触呼吸道刺激物。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预防感染。